东城区2017届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(官方word版)
- 课外辅导网
-
0 次阅读
-
0 次下载
-
2022-12-01 12:47:11
微信
赏
支付宝
文档简介:
最专业的K12教研交流平台2016-2017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(二)语文试卷一、基础·运用(共19分)2016年11月30日,我国申报的“二十四节气—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”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,这是我国继京剧、珠算等项目之后第三十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项目。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1-5题。(共12分)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独特贡献。农民借助节气,将一年定格到耕种、施肥、灌溉、收割等农作物生长、收藏的循环体系之中,将时间和生产、生活定格到人与天道相印相应乃【甲】(致至)合一的状态。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□生产生活有时,人生社会有节,人身人性有气,节气不仅成为时间坐标,也①成气节,提醒人生百年,需要有精神,有守有为。孔子像农民那样观察到,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”。他为此引申:“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”可以说,中国源远流长的精神气节,源头正是时间中的节气。从节气到气节,仍是今天人们生存的重要问题:我们是否把握了时间的节气?我们是否把握了人生的节点?我们是否为社会、技术一类的事物裹挟.,而对生物世界、天时地利等失去了感觉,以【乙】(至致)无知于道法自然的本质,从而失去先人那样的精神气节?节气不仅跟农民农业有关,不仅跟养生有关,也跟我们每个人对生命、自然、人生、宇宙的②有关。普通人只有了解节气的诸多含义,才能理解天人关系,才能提升自己在人生百年中的地位。在立秋时需要有谋划意识,在小寒时需要有经纶意识,在大寒时需要修省.自己……古人把五天称为微,把十五天称为著,五天又称为一候,十五天则是一节气,见微知著,跟观候知节一样,是先民立身处世的生活,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参照。1.文中【甲】【乙】处选填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,全都正确的一项是(2分)A.【甲】致【乙】至裹挟.(xié)修省.(xǐng)B.【甲】至【乙】致裹挟.(jiā)修省.(shěng)C.【甲】致【乙】至裹挟.(jiā)修省.(shěng)D.【甲】至【乙】致裹挟.(xié)修省.(xǐng)2.文中“□”处使用的标点符号和画线字“远”的笔顺,全都正确的一项是(2分)A.“远”字的第三笔是B.“远”字的第三笔是C.“远”字的第三笔是”D.“远”字的第三笔是3.根据语意,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出两个,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。(2分)备选词语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