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五三文库

上传文档

当前位置:首页 > 高三同步 > 高三语文 > 通州区2017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(word版)

通州区2017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(word版)

二扫码支付 微信
二扫码支付 支付宝

还剩... 页未读,继续阅读

免费阅读已结束,点击付费阅读剩下 ...

¥ 0 元,已有0人购买

免费阅读

阅读已结束,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

¥ 0 元,已有0人下载

免费下载
文档简介:

最专业的K12教研交流平台通州区2017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卷2017年4月本试卷共10页,150分。考试时间150分钟。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,在试卷上答题无效。考试结束后,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。一、本大题共9小题,共25分。阅读下面的材料,完成1—9题。材料一宋代的戎州,治所位于僰道县,金沙江和岷江于此汇合。一日,被贬至此的黄庭坚泛舟江上,思索起困扰他已久的书法难题。虽然,在这之前的元佑年间,黄庭坚的书法已经风靡天下,尤其是那伸展不羁的捺脚,被时人称为“元佑脚”。但在他看来,这还远远不够,笔画间的那股“痴钝”之意,凝于眉头,郁于心头。如何将其抹去而更为【甲】?这是黄庭坚冥思已久的问题。于是某个闲暇之日,他出现在僰道江上的一叶扁舟内,他斜靠在船中,以指为笔,以空气为媒,模拟着笔势的运行。苦思中,只见船工那荡桨的动作,一推一挽之间协调自然、天然成趣,——这岂非与书法笔势隐隐暗合?刹那,如武陵人入桃花源,豁然开朗。在《山谷题跋》卷九《跋唐道人编余草稿》中,黄庭坚自谓:“于僰道舟中,观长年荡桨,群丁拨棹,乃觉少进,意之所到,辄得用笔。”长年,就是当地人对船工的称谓。于江上扁舟悟“道”并不是黄庭坚的专利,同时代的苏轼泛舟赤壁而作《赤壁赋》,早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。二人既在文学史上号称“苏黄”,又在书法上与“米蔡”并列为宋四家,宋人曾敏行所著《独醒杂志》中记载:苏轼说,鲁直(黄庭坚的字)字虽然清劲,但笔势有时太瘦,好似“树梢挂蛇”。黄庭坚【乙】,您的字我固然不敢轻易评论,但偶尔觉得有些褊浅,颇像“石压蛤蟆”。苏轼传世名作《寒食帖》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。苏书字体横扁,左低右高,如被石头压住而呈斜翘姿态,落入蛤蟆体之讥真是“恰当”极了。同张书卷后有黄庭坚的跋语,且看其字,横长不羁,奇崛伸展,以王羲之《笔势论十二章》中“不宜伤长,长则似死蛇挂树”的论说,树梢挂蛇的评价也是“理固宜然”。书法家风格各异,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。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褚遂良书法“字里金生,行间玉润,法则温雅,美丽多方”,而与之并列的欧阳询则“森森焉若武库矛戟”。但苏黄二人如此突兀的差异中间,却又隐藏着一些“密码”。1.根据“材料一”,文中【甲】【乙】两处应填入的词语,恰当的一项是(2分)A.巧夺天工反唇相讥B.浑然自成反唇相讥C.浑然自成自我解嘲D.巧夺天工自我解嘲2.根据“材料一”,下列有关“黄庭

课外辅导网

9886篇文档

评论

发表评论
< /14 > 免费下载 ¥ 0 元

Powered by DS文库

Copyright © 五三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. 津ICP备2024024919号-2
×
保存成功